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赛龙”)正以创新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公司高级工程师袁海兵向《塑胶工业》透露:“当前公司年产能规划达三十万吨,运营态势稳健向好。随着重庆西南生产基地的开工建设,明年将迎来产能跃升的关键节点,新工厂将配置全球顶尖的生产装备,实现产能布局的战略性升级。”
作为中国改性塑料行业的领军企业,聚赛龙26年来始终秉持“重视顾客需求,赢得客户信赖,提供高科技产品,谋求共同发展”的发展理念,构建了集研发创新、智能制造、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公司产品矩阵已全面覆盖家电、汽车、电子电器等核心应用领域,其中在家电和汽车两大战略板块占公司产品的80%。
然而,改性塑料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家电、汽车等传统下游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的压力已传导至上游材料供应商。“考虑到终端客户对成本极其敏感,我们必须通过研发降本增效。”袁海兵介绍,聚赛龙正通过开发性价比更高的材料、利用循环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推进精益生产,优化工艺流程。“生产端的精细化管理和自动化升级是关键,我们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强价格竞争力。”
为此,聚赛龙在设备选型与技术创新方面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化解决方案。在核心生产设备的选择上,公司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采用科倍隆、瑞亚、日本制钢等国际一线品牌的双螺杆挤出机。“二十余年的改性材料研发生产经验,让我们深知设备加工精度和稳定性对产品质量的决定性影响。”袁海兵介绍,公司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设备选型标准体系,将"能否满足产品质量需求"作为核心考量指标,还配备了包括注塑机等在内的生产设备,并建立了专业的材料测试中心,形成了完善的质量控制闭环。
在研发创新体系构建方面,聚赛龙打造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生态。公司组建了由博士、硕士和行业资深专家构成的高水平研发团队,配备了先进的研发设备和测试仪器。同时,通过与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持续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工作。
面向未来发展,聚赛龙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储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拓展高温尼龙、生物基材料等前沿产品线。公司独创的"技术-市场"协同发展机制,通过动态监测全球技术趋势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同时依托深厚的应用场景数据库精准开发创新产品,实现了技术突破与商业价值的良性循环。
智能化转型是聚赛龙未来的重点方向之一。公司正在新老工厂同步推进自动化、信息化升级,逐步向智慧工厂目标迈进。袁海兵表示:“智能化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将根据实际需求分阶段推进,确保每一步转型都能创造切实价值。”这种既保持战略定力又注重实效的发展思路,正是聚赛龙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持续领先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