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广东亨嘉橡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亨嘉”)购入了一批科亚智能化生产线。“作为国内一线品牌,科亚装备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还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智能化系统优化了资源利用率,实现了节能降耗,完美契合我们公司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亨嘉副总经理陈佳介绍。
广东亨嘉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十五年来始终坚守“专注细分、矢志创新”的发展理念。公司建立了从原材料筛选到生产工艺的全程质量管控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光电通讯、家用电器、IT产品、智能卫浴及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高端制造领域。
目前,亨嘉已建成覆盖东莞谢岗镇、东莞常平镇和九江永修县三个现代化生产基地,配备18条智能化生产线、独立研发检测中心和专业配色中心,形成年产40000吨工程塑料的产能规模,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改性塑料生产基地之一。
在技术创新方面,亨嘉构建了“基材-助剂-设备-工艺-人才”五位一体的技术发展体系。通过率先引入ERP智能管理系统,公司实现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同时,依托覆盖全国主要塑料集散地的线上线下协同销售网络,亨嘉建立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服务能力。
“我们不仅拥有十五年的行业经验积累,更重要的是打造了一套贯穿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以及覆盖了线上与线下的完整产业生态。”陈佳表示。这种体系化能力使得亨嘉成功跻身小米生态链企业,以及金诺等3C行业头部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并逐步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与比亚迪、宁德时代、欣旺达等企业在锂电池组件材料领域展开合作。
通过前瞻性的技术布局与头部客户战略的双轮驱动,亨嘉依托行业协会、平台资源深化产业链合作。即使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公司依然保持逆势增长态势,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并计划向年产值1.5亿元的目标发起冲刺。
谈及行业技术瓶颈,陈佳直指关键痛点:“目前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核心基材与高端助剂仍严重依赖进口。以耐高温改性聚丙烯为例,国内基础化工原料在超耐高温PP领域存在明显短板,这从根本上限制了我们的产品创新空间。”
面对技术壁垒,亨嘉采取了开放创新的突围策略: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和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校等顶尖高校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引进以材料科学专家徐俊教授为核心的高端研发团队。并于今年3月战略性成立高温材料事业部,重点攻关PPS、PET、LCP等特种工程塑料的自主化研发,系统构建涵盖基础材料、专用设备到工艺技术的完整创新链条。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单一产品的突破,更是要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技术体系。”陈佳强调。这种从源头创新的战略布局,正在帮助亨嘉逐步摆脱对进口材料的依赖,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环保法规趋严,亨嘉锐捕捉到可循环包装材料的市场机遇。“快递纸箱向可回收塑料包装转型已成趋势,电子电器领域对环保材料的需求更为迫切。”公司正在将研发重心向可降解、可重复使用的改性材料倾斜。
“2019年,我们成立了江西鑫润绿色循环发展有限公司,专注PP、PE、PET、ABS、HIPS等再生塑料颗粒的规模化生产,年处理回收再利用塑料能力达4万吨,完整实现从废弃物到工业原料的价值再造。”陈佳表示,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通过碳中和技术创新,持续研发制造绿色低碳、环境友好型材料,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建设绿色家园贡献力量。
对于下一步发展,亨嘉展现出更大野心。“既要通过院校合作突破基础材料瓶颈,也要主动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陈佳透露,公司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参与更多国际橡塑展会、雅士展、樟木头塑博会等国内外平台寻找技术对标。
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既体现了本土企业突破技术封锁的决心,也展现出拥抱全球化的开放姿态。在改性材料这个看似细分却关乎制造业根基的领域,亨嘉正以十五年专注力书写从追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发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