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终端应用 >> 其他 » 正文
新能源汽车格局重塑:比亚迪领跑 小米新势力狂奔
  浏览次数:11450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1日 16:41:55
[导读] 采访日期:2025年3月10日 使用设备:海天、伊之密注塑机 采访公司:比亚迪集团;理想汽车;特斯拉;小米汽车 主要产品:新能源汽车
2024年,是新能源汽车格局重塑的元年。这一年,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机遇。
据可靠数据统计,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为1090万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8月-12月,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0%。换言之,目前超过半数的购车者在选择车型时,倾向于选择新能源汽车。
面对新的行业形势,过去盲目扩张的模式在当前相对稳定的增长环境下难以为继。本土汽车制造商迫切需要寻找一种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深刻审视过往的发展策略是否具有持续性,并积极投身于5G技术、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以及车联网等前沿领域,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出行解决方案。

1.2
小米汽车

毫无疑问,比亚迪已经成长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能源乘用车超425万辆,同比增长41.1%,稳居全球第一。

d73633bb-761d-485c-a619-854de88c5f6b-拷贝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比亚迪凭借技术创新,持续引领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公司率先提出“整车智能”和“全民智驾”的战略构想,并构建了“天神之眼”技术体系,使得全系列车型均配备了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从而推动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广泛普及。

比亚迪的产品系列全面涵盖了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两大市场领域,形成了以“比亚迪”、“方程豹”、“腾势”以及“仰望”等品牌为核心的多层次市场布局,满足了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等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无论是追求极致续航性能的纯电动汽车爱好者,还是对充电便捷性有更高期待的混合动力汽车用户,均能在比亚迪的产品矩阵中寻找到符合其需求的车型。

同时,海外市场拓展战略是比亚迪重点关注的领域。2024年,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推进显著加速,不仅建立了巴西、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和印度的生产基地,还在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哥伦比亚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区实现了月销量多次位居榜首。这种针对本土市场的服务策略,显著增强了比亚迪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6298cbb1-c294-4d00-a751-7526c2ba229e-拷贝

理想汽车:年营收破千亿的新势力车企

“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特指近年来涌现的一批致力于生产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新兴汽车制造商,其中包括蔚来、理想汽车以及小鹏汽车等代表性企业。

在2025年公布的造车新势力榜单中,理想汽车以50.05万辆的年销量成绩取得冠军,历史累计交付量达到了113.39万辆。

五年来,理想汽车创造了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最快实现50万辆年销量、最快达成百万辆纪录,也是中国第一家年营收突破千亿元、首个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奠定了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作为一家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汽车制造商,理想始终致力于自主研发,倾尽全力塑造高品质、高性能的智能电动车产品,以智能化技术全面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在重视产品研发与创新的同时,理想不断推进技术革新与产品迭代。如:该公司在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领域拥有众多核心专利与技术,这些技术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和安全性。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理想汽车与部分汽车制造商采取的降低成本、挤压供应商利润的做法不同,其基于“维护合作伙伴健康经营的保护原则”、“通过共同创新实现与合作伙伴的互利共赢”以及“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产业链效率并实现共赢的W.I.N.合作文化”,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了一支高效的“理链”团队。该团队以开放的心态连接各方伙伴,共同构建生态系统,促进共同成长。

理想汽车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想先生曾明确表示:“我们对未来发展抱有坚定的信心,并将继续增加研发投资,深化市场布局,致力于将理想汽车塑造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车品牌。”

小米成最快盈利的造车“新秀”
自2021年3月小米集团正式宣布进军汽车行业至2025年小米SU7 Ultra车型的推出,短短四年间,小米汽车不仅成功跻身于新兴汽车制造商之列,而且正逐渐成为继特斯拉之后,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变革者”。

ad485bc1-d148-4312-aa44-2e780dd8c472-拷贝

小米汽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大核心领域。首先,小米在智能硬件及物联网(IoT)领域的强大生态系统,使其汽车能够与其他智能设备实现无缝连接,从而提供更优质的用户体验。其次,小米汽车注重性价比,提供同类产品中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吸引众多消费者。最为关键的是小米的品牌影响力。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成功为其汽车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消费者对小米创始人雷军及其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较高。

以风靡网络的小米SU7为例,小米洞察到年轻消费者对“仪式感驾驶体验”的潜在需求,因此在SU7中引入了赛道模式安全考试、AR-HUD游戏化交互等特色功能。这种精准的数据分析能力,确保了产品创新始终走在市场认知的前沿。正如其48V线控转向技术,不仅满足了L4级自动驾驶的基础技术要求,还带来了“方向盘打死车轮不动”的趣味性操作,体现了技术实用性和情感价值的完美结合。

2024年,虽然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仍有着不错的表现,全年销量65.7万辆,但同比增长仅8.8%,增速明显放缓。此外,特斯拉去年全球销量178.9万辆,同比下降1.1%,是其自2015年来首次出现年度销量下滑。

随着中国品牌近年来的崛起并引发“价格战”,特斯拉所拥有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已不再显著。此外,曾遭受特斯拉冲击的合资品牌亦在加速转型,以夺回市场份额。大众、宝马等传统汽车制造商迅速推出紧凑型电动车,抢占特斯拉尚未触及的细分市场;这些车企凭借其在汽车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技术优势,正以惊人的速度迎头赶上。

但从全球市场的发展态势来看,特斯拉仍拥有诸多机遇。加之其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以及软件开发领域的坚实基础,为特斯拉争取到了宝贵的调整时间。未来,特斯拉将在调整过程中发掘新的增长潜力,让消费者享受到更高质量和更具性价比的电动车产品。

69392c7e-77fe-42d5-bca9-143f6f93473c-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