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傅艺璇回到中国工厂的车间里,他面对的是传统制造业的转型挑战。作为改性塑料行业领军企业的接班人,傅艺璇的身上,既有海外精英教育的烙印,又有中国制造业实干家的基因。
如何将前沿技术与本土市场需求结合,成为他接班后的核心命题。在接管顺炎新材后,傅艺璇推动了两大关键变革:自动化升级。从原料到设备到打包,整个生产线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每一个环节都在智能系统的监控下有序进行,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模式创新。通过借鉴现代企业的柔性生产模式,顺炎新材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调整生产流程,从而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改性塑料产品。
傅艺璇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企二代”的成长历程,还映射出中国制造业从“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缩影。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改性塑料行业正迎来轻量化、可循环的新机遇,而像傅艺璇这样的年轻领导者,正以全球视野和本土智慧,撰写行业崭新篇章。

智造未来:从传统车间到全自动车间的革命性突破
2025年1月,顺炎新材迁入了新的办公大楼。新工厂一期工程占地35亩,建筑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产能将提升三倍。现代化的设施、先进的技术工艺以及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向业界全方位地展示了公司全新的风貌与雄厚的实力。

“以前的旧厂区更多的是以个体的形式在运转,而全新的厂区通过引入自动化的系统,将整个厂区连成了一个整体,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与资源利用率,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具体而言,自动化布局贯穿了从原料处理、设备运行至产品打包的整个流程。在原料方面,顺炎新材首创国内高楼层(4楼)立体库,占地800方,可存储超过3000吨的货物,这有效规避了传统仓储模式下的人力搬运和物料混淆问题。傅艺璇介绍,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实现高速传输,两台高速提升机从1楼每秒提升2米输送原材料至立体库,四向穿梭车根据MES系统指令将物料放至指定库位,并向5/6楼生产车间输送,日输送量达384吨,效率极高。

在设备层面,公司采用了国际知名品牌的瑞亚挤出生产线,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此外,MES系统和 WMS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生产状态、预测潜在故障并自动进行调整,从而确保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打包环节,则配备了自动打包机,使得配送的产品在末端能够实现自动化流转,无需人工干预。

在接管顺炎新材后,傅艺璇也意识到单纯的技术升级并不能完全解锁企业发展的全部潜力。于是,他同步推进管理模式的革新,如精益生产、敏捷管理等,旨在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提高响应速度。同时,他还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父辈以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铸就了今日的产业根基。如今,当接力棒交到我的手中,面临的不仅是传承的责任,更是新时代浪潮中开创新局的使命。在磨合与碰撞中,我不断探索与尝试,力求将顺炎新材从传统车间推向全自动车间的崭新阶段。”傅艺璇笑着说道。

全球化战略:从立足国内到征战海外
近二十年来,从佛山的一家本土企业到布局全球的创新型材料供应商,顺炎新材见证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崛起之路。公司始终以开拓者的姿态,将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让国产材料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做世界的顺炎”一直以来是顺炎新材的发展愿景。要成为“世界的顺炎”,还必须突破地域与技术的边界。顺炎以珠三角为起点,积极拓展全球市场,让"顺炎制造"覆盖东南亚、中东、北美、南美洲等多地,国际化布局初显成效。傅艺璇强调,顺炎的产品已经经过了国内和国际客户的双重验证。随着全球化战略的深入推进,顺炎将朝着成为世界级创新型材料供应商的目标稳步迈进。

今天的顺炎新材,正以"全球化思维"重构产业价值:每一款耐高温材料,都在助力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发展;每一粒环保改性粒子,都在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每一套智能化解决方案,都在重新定义高分子材料的未来。

以应用在汽车领域的PA66(聚酰胺66)为例,这款高性能的工程塑料能够替代金属部件,从而显著减轻车身的重量。得益于其优异的综合性能,PA66能够满足汽车轻量化、耐高温、耐磨损等关键需求。它可以在长期的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性,例如在涡轮增压系统周边的零件中,PA66能够发挥其卓越的耐热性能,确保零件在极端温度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可靠性。
“除了在汽车领域深耕细作外,我们的产品线亦广泛涵盖家电电子、轨道交通、生活用品等多个领域。在研发创新方面,我们计划与国内外一流的高分子材料院校及科研机构展开紧密合作,专注于新材料的开发与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打造高附加值的产品,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傅艺璇表示,未来顺炎将以更开放的态度整合全球资源,以更创新的产品服务国际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