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循环经济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在政策法规、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三重驱动下,再生塑料已突破“低端替代”的固有印象,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与广阔的替代空间。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宋清国在接受《塑胶工业》专访时指出:“行业已迈过理念倡导期,正进入‘技术竞速’与‘系统重构’的关键阶段,未来几年将迎来替代原生塑料的拐点。”
2018年我国开始实施“禁废令”,停止进口塑料垃圾及其他垃圾。塑料垃圾通往中国的大门关闭促使国内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恰逢此时,宋清国在徐州新盛绿源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任职副总经理,负责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和项目招商、技术开发、园区运营工作,并全过程参与了徐州市作为首批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申报、创建工作。基于其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工作业绩,2023年5月宋清国受聘为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RIORE”)的副院长,并兼任产业规划与技术评估中心主任。在更高端、更有行业影响力的平台上,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继续推动着循环经济行业的绿色变革和环保产业链的融合集群发展。
RIORE成立于2004年12月,是我国循环经济研究领域成立最早、影响力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行业性、学术性、非营利性新型研究机构(独立法人)。在新时代背景下,RIORE构建起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开展绿色低碳与循环经济的产业技术、实践模式与新质生产力研究。
“在当前环保政策持续加码、循环经济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再生塑料凭借技术创新突破和产业链协同发展,正在实现着从‘低端替代’到‘高端应用’的跨越式发展。而RIORE围绕新质生产力与循环经济融合发展的热点,着力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重点开展绿色低碳相关领域的产业政策、模式创新研究与科技推广,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宋清国在电话中说道。
展望“十五五”,宋清国还谈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新发展阶段的主基调,高质量发展更加成为新发展阶段的主旋律,科技创新和低碳绿色发展必将成为新发展阶段的主动力。我国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势在必行又任重道远,而再生塑料作为循环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回收利用兼具污染物减排的协同效益,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碳减排的重要路径之一,是行业企业要充分认识并且需要紧紧抓住的一个重大机遇。
近年来,我国在废塑料回收利用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技术水平与处置能力持续提升。与此同时,行业依旧面临着混合塑料分选难、化学回收效率与成本不平衡、低值塑料回收经济性差、产业链协同不足与微塑料污染监管缺失等痛点问题。针对此类难题,宋清国提出五项技术与模式创新解决方案:一是将社区的厨余垃圾单独分类并进行干物质(废塑料)智能化分拣和开展进一步的废塑料精准分选,在实现破解社区垃圾分类难题的同时,对低值废塑料进行规模化的品控回收。二是大力推广混合塑料的全能处理一体化技术,实现单套集成设备对硬质塑料/软质塑料的“破碎-清洗-造粒”全过程、规模化“原料”回收生产,降低加工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三是推广先进的杂质污染物清洗去除与高浓度废液废泥的固态改性技术,一方面着力提高废塑料的“原料纯度”,同时将清洗作业后的高浓度废液废泥进行固化减量处置,避免环境污染。四是试点生产微纳米绿色建材的粉磨技术,通过微纳米级粉碎、研磨与压制成型,将废塑料(粘合混合其它大宗固废物料)转化为板材、型材和管材等绿色建筑和工程再生新材料。五是鼓励废塑料回油化技术的中试和示范项目落地,构建聚烯烃类低值废塑料的高值化再生利用新途径。宋清国认为,这五方面的技术应用和产业模式具有创新性,在“点线面”上贯通了废塑料回收与资源的“分拣-分选-净化-再生原料-高值化”全链条,能够解决当前的行业瓶颈与产业痛点、难点和堵点。
随着中国废塑料回收利用率超过30%,一个万亿级的再生塑料市场正加速从蓝图走向现实。技术迭代消解性能桎梏,政策法规重构成本曲线,产业链协同则让循环闭环真正畅通。正如宋清国所言:“行业必须构建全价值链的创新体系。塑料再生已从‘环保概念’进入‘产业爆发期’,谁能率先跨越技术迭代、回收基建、成本平衡的三重门槛,谁就能分享绿色‘蛋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