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超越简单的物理再生。”丁福秋强调,“核心在于精准解码下游客户对材料性能的严苛标准,并据此定向开发高值化再生改性料。例如,将回收洗衣机PP料通过改性技术升级再造,使其完全满足汽车外饰件的性能要求——这种基于应用场景的深度定制能力,正是我们区别于传统回收企业的价值壁垒。
回收再生塑料是实现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然其发展仍受制于多重结构性挑战。如前端废塑料来源高度混杂,分选精度不足导致杂质污染,严重影响再生料纯度;中端历经多轮再生加工与使用老化,材料发生不可逆降解,关键力学性能显著衰减。后端低值废塑料回收成本高企、经济价值低下,缺乏规模化、经济可行的闭环路径。
基于市场痛点问题,上海创都均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都均城”)将“智能基因”贯穿整个回收链。其核心在于将IOT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入“高效回收-智能分选”环节。这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工艺的“神经中枢”。通过智能化手段,更精准地识别、追踪、分拣不同来源和成分的废塑料,从源头上保障后续处理的高效与高品质原料的稳定供应,极大提升了材料的“可溯源性”和纯度基础。
在传统“破包-粉碎-水洗-混料-挤出-切粒”基础工序之上,创都均城实现了全流程工艺参数的数字化与精细化控制。尤其在配方混料及单/双螺杆挤出两大核心环节,通过精准调控温度、压力、剪切力等关键参数,并融合定制化配方设计,显著抑制了再生料固有的性能波动问题,实现批次高度一致性,为高端应用提供了稳定支撑。
“当前,我们正加速落子长三角,于上海、江苏两地同步推进产能布局,”丁福秋充满信心地表示,“首期规划导入8条先进生产线,全面覆盖PP、PE、PA、ABS等核心品类,月产能突破2000吨。这意味着每年可为城市循环再生近3万吨废塑料资源。随着产线全面达产与运营效率持续优化,这一贡献值将迎来阶梯式跃升。”提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丁福秋透露,将围绕“科技引领循环,材料重塑价值”的核心战略,在回收产品上重点向以下维度提升:
一是做好产品性能的极致化与定制化服务。深化改性研发,突破再生料在高强度、高耐热、高阻燃、超耐候、食品接触级等领域的性能天花板,目标直指对材料要求最严苛的汽车核心部件、高端电子、医疗(非植入)等应用,根据客户特定需求,提供高度定制化的再生改性料配方,从“卖颗粒”转向“卖解决方案”。
二是助力低碳足迹透明化与认证化。深化工业边角料回收网络,利用IOT技术,更高效地对接上海及长三角制造业集群,实现工业废塑料的“源头精细分类、定向回收、高值化再生”,服务长三角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和废品回收利用目标。 针对目前物理回收难以处理的低值/疑难废塑料(如部分生活源薄膜、复合包装),积极布局或合作开发化学回收(解聚)技术路线,将其转化为单体或裂解油,重新进入塑料生产循环,显著提升整体回收率,解决“城市代谢”难题。
三是加速智能化与绿色制造再升级。在园区打造智能化示范工厂,应用更多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优化生产调度、质量预测、能耗管理。持续提升绿色制造水平,进一步优化水循环利用率;探索可再生能源(如厂房屋顶光伏)的应用,力争实现生产过程中近零废弃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