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营 >> 专题报道 » 正文
坚持创新驱动,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钱桂敬
  浏览次数:7341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4日 17:35:24
[导读] 中国塑料消费量、塑料制品产量出口量、塑料机械产销量已经居全球首位,中国塑料市场是全球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大市场,引领世界塑料消费趋势,中国塑料原料市场价格已经是全球合成树脂价格的晴雨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1-9月塑料制品产量为5339.38万吨,同比增长7.7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619.29亿元,同比增长10.33%。预计2014年中国塑料消费量将达到9000万吨左右,塑料制品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左右。201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第四个年头。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部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中国塑协已

      中国塑料消费量、塑料制品产量出口量、塑料机械产销量已经居全球首位,中国塑料市场是全球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大市场,引领世界塑料消费趋势,中国塑料原料市场价格已经是全球合成树脂价格的晴雨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1-9月塑料制品产量为5339.38万吨,同比增长7.7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619.29亿元,同比增长10.33%。预计2014年中国塑料消费量将达到9000万吨左右,塑料制品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左右。

201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第四个年头。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部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中国塑协已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并计划在2015年上半年协会理事会上提出“十三五”规划框架和提纲。

“十二五”是我国塑料加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要发展阶段。在“十二五”规划和技术进步指导下,在全行业职工努力下,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规划》各项目标、指标、任务、工作均按计划顺利推进。塑料加工业保持了平稳发展;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不断提高;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进步明显加快;装备自主化水平稳步提高,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行业发展的保证与支撑作用越发突出。

但应看到,以追赶型高速发展起来的我国塑料加工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其竞争优势基本是以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初级比较优势,在国际上仍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而且低水平供给能力严重过剩,有效供给不足状况还较严重。

编制“十三五”规划和技术进步指导意见,需对行业现状、发展形势、面临的机遇、挑战作出科学判断,需对行业前沿技术和最新动态有深入了解,对行业差距有清醒的认识。所有这些都需要各位专家、企业和全行业的努力,才能使规划和指导意见更加符合行业实际,才能把握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

                                               图为钱桂敬

 

 塑料加工业发展基础、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行业已进入增速放缓的换挡期,增速明显放缓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塑料加工业已进入增速放缓的换挡期,已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的新阶段。2012年产量增长为8.99%,2013年为8.02%,2014年1-8月为7.85%,预计“十二五”期间平均增速9-10%。不到“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20.1%的一半、未能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12%目标,同时出口增幅明显回落。

增幅回落和增速放缓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需求不足,增长乏力,受此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对塑料产品需求不足,两项需求减少的叠加为导致塑料制品增速放缓的重要直接原因。除国内外宏观环境影响外,也应看到塑料加工业自身的问题。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比例过高。二是部分产品出现结构性、阶段性过剩。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新增长点尚未形成。除此之外,这种增长速度放缓也是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前进的关键时刻。经济规律揭示,在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阶段。经济发展中主要产业需求弹性系数将逐渐变小,同一产品在低、中、高收入阶段,需求弹性系数是逐步递减的。同时,随着追赶型任务的完成,工业特征内的内需增长空间将逐步变小。有资料介绍,当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购买力评价指数)时,主要工业品生产峰值将会出现。2013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0000国际元。我国正进入这个临界点。这标志中国经济已进入增速换挡期。同样塑料加工业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进入中速发展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阶段。新阶段显著特点是量的增长将逐步让位于质的提高,未来行业仍将会保持合适的增长速度,这种增长是建立在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基础上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高端化进程,加快新产品开发,努力培养新的增长点,这是新阶段极其重要的任务。

(二)传统比较优势不断弱化

我国塑料加工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人工成本与引进国外先进装备技术的结合,推动了国内塑料加工业追赶型高速发展,并形成了较强比较竞争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主要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形成的低人工成本。随着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和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传统比较优势已不断弱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失去优势。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从依靠单一的廉价劳动力构成的低端优势向资本、技术、高素质劳动力、高生产率水平、完整产业链和配套供给能力等构成的复合竞争优势转变。核心是人力资本、人才红利和研发能力的结合,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是塑料加工业在转型中必须推进的战略工程。

(三)后发优势明显减弱

改革开放以来,塑料加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拉动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的推动,得益于行业抓住机遇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随着产业由幼小成长期、发展壮大期进入成熟期,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外技术差距逐步缩小,不可能再像早期那样,很容易利用国外现成技术装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技术装备快速跨越的步伐将明显放缓,支撑行业发展的技术、装备等要依靠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行业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四)规模扩张空间被大大压缩

由于告别了短缺时代,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严重。依靠投资、扩大产能、通过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以资源、能耗、环境、劳动力等要素为支撑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依靠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性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从依靠扩大投资和规模扩张迅速向依靠技术进步、创新和要素升级转变,这是塑料加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同时,生产组织方式和企业组织结构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今后更多的是面向市场,贴近消费者需求,产品个性化、高端化、小批量、订制生产将是未来的新趋势。企业组织结构中将会出现更多的特色鲜明、技术含量高、实施高端化战略的小企业。未来企业做大更多的是利用核心技术在竞争中不断壮大,不可能简单仅靠投资,用重金新建堆砌而变大。

(五)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挑战

当前塑料加工业业正面临增速放缓和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资源、环境、能源约束全面增强双重压力,企业合理利用空间被大大压缩。传统的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为主要内容的降低变动成本和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内容的降低固定成本的盈利模式,遇到极大挑战,而资源配置、品牌溢出和生产服务型产业价值链增值还未形成新的盈利优势,因此必须以降低成本为重点,加快盈利模式的转变。以消化高成本压力,一是要进一步提升塑料加工产业链价值。构成企业价值链的研发、原料采购、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都应创造新的价值。二是面对资源、能源、环境日益增强的约束,要大力依靠技术进步,努力降低单位产品投入,降低消耗水平,从源头做好减量化工作。力争使各项消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是大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主要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资金利用率、投入产出率、资本替代人工、人才红利等。这要求必须对所需资源、能源、资本、资金、土地等要素,实现最优组合,精细化管理,达到降低综合成本,获取更大综合效益的目的。发达国家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对经济贡献最高达70%,而我国不足30%,因此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潜力巨大,是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十三五”塑料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机遇:
 
     “十三五”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重要的历史性发展阶段,目前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塑料工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是严峻的考验。

(一)塑料加工业正面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有的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广发渗透,推动关键领域持续突破、不断融合和加速应用,正引发制造业发展理念、技术体系、制造模式和价值链的重大变革,协同、智能、绿色、服务等正逐渐成为制造业的核心价值体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3D打印等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围绕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催生制造业生产方式的极大变革。德国联邦教研部、联邦经济技术部2013年提出德国“工业4.0”新概念,“工业4.0”描绘了制造业未来的前景,很有代表性,提出了继以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三次工业革命后,全球将迎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有三大构成要素:一是生产网络,基于强大的制造运行管理系统(MOM)构建灵活的价值链。二是虚拟与真实世界的融合,基于数字化作业平台的产品设计及生产工程集成。融合的基础是创新软件和强有力硬件结合。

三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通过“即插即生产”式自动化集成来实现。核心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程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以上可见“工业4.0”是以IT和软件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全球制造业未来趋势即:向网络化生产转变将快速发展;大规模个性化的生产趋势迫切要求覆盖全价值链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大数据时代数据将呈指数级增长。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酝酿和推进,对塑料加工业提出严峻挑战,但也提供了难得的赶超发展契机。

(二)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催生全球产业格局重大调整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国际产业分工发生了重大变化。习近平同志在去年三中全会上在分析产能过剩时讲:从国际上看,国际金融危机使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危机前全球呈“三级”分工格局,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主要市场;资源富集国家提供资源;我国等新兴国家是全球制造中心,三级之间贡献大循环形成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带来上一轮全球经济繁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陷入债务泥潭的全球总需求持续低迷,西方负债消费模式已不可持续,发达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等刺激需求做法已走到极限,投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专业化分工呈现向各个国家内部转变,全球供需关系是了重大变化。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加速了全球产业分工和供需关系的变化,进一步引发世界产业格局的重大调整。

当前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力图抢占高端制造业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如美国制定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欧盟提出将工业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15%提升到2020年的20%。新兴国家也在加快对外开放和产业调整计划,未来全球范围内围绕市场、技术、资本和产业转移竞争将更加激烈。

“十三五”是塑料加工业发展要为全面满足小康社会需求,要与进入高收入国家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保证、支撑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实施赶超战略,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力实施高端化战略,加快结构优化,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力争在网络制造、智能制造、数字制造上取得新的突破。

“十三五”塑料加工业要实现由发展壮大期向产业成熟期转变,为产业高级化阶段打好牢固基础。
要提升塑料加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加快由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

要加快推进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

要加快以低人工成本为主的低端比较优势向技术、装备、人才、研发为主的复合竞争优势的转变。要加快以引进、模仿、招商为主向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智能创新的转变。

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和网络建设。与此同时要培养一批具有引领产业变革和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发挥其创新整合资源作用,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体,激发其创新合力。塑料加工业小企业多,技术力量薄弱,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弱,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力量尤为重要,要借力发展、借智发展,企业要积极为科研成果提供中试条件,主动承担中试工厂作用。因此要加强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要加强从原料、加工到装备的垂直创新体系建设;要发动同行业企业共同攻关面临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横向联合、协同创新和攻关体系。

必须紧紧围绕关键共性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以改变行业整体面貌,与此同时,要紧紧围绕新材料、立足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和产业化。塑料是我国七大战略新型产业中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新材料革命的重要领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必须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两化融合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塑料加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十三五”重要任务,要以此来引领创新发展。在有条件的重点行业,推进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促进研发设计社会化、生产制造智能化、生产组织网络化、产品服务个性化,确保在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跟上趟、不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