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原辅材料 » 正文
基于再生资源闭路循环模式的废塑料回收利用研究
  浏览次数:9877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30日 13:40:58
[导读] 当前,如何实现废塑料有序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塑料污染治理的热点。再生资源闭路循环模式可以助力废塑料回收利用,通过深耕“两网融合”体系,打通废塑料回收、分拣、处置的全流程,加强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废塑料的高效回收及高值化再生。本文以上海田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研究基于再生资源闭路循环模式的废塑料回收利用,从而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和循环利用。
 俞超杰 1 ,胡喜超 2,金迪一1 ,贺文智 1,李光明 1
(1.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2. 上海田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400)

摘要:当前,如何实现废塑料有序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塑料污染治理的热点。再生资源闭路循环模式可以助力废塑料回收利用,通过深耕“两网融合”体系,打通废塑料回收、分拣、处置的全流程,加强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废塑料的高效回收及高值化再生。本文以上海田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研究基于再生资源闭路循环模式的废塑料回收利用,从而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和循环利用。 

关键词:废塑料;再生资源;闭路循环;高值化利用

1.当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全球共识。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双碳”目标要求下,再生资源领域助力降碳的使命更加突出 [1]。作为全球塑料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我国高度重视塑料废弃物可能引发的资源浪费和碳排放问题,大力开展废塑料回收利用。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废塑料回收量约为 1 900 万 t,较 2020 年(1 600 万 t)增加约 300 万 t,同比增加 19%[2],废塑料回收行业主体企业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上海田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田强环保)为例,介绍其基于再生资源闭路循环模式所构建的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的主要内容与运行成果,以期为中国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发展提供先进经验。

2.废塑料回收利用概况
着塑料制品工业的蓬勃发展,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塑料制品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废塑料的产生。塑料污染已成为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痛点,塑料污染治理势在必行[3],全球各国在禁塑限塑、资源化回收等环节均出台众多政策法规和指导性意见。我国十分重视塑料污染治理,近年来陆续发布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来促进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塑料环境污染。然而,塑料污染防控体系运行过程仍面临回收困难、废塑料高值化利用不足等问题。目前,我国废塑料回收体系仍未完全健全,散户回收、小家庭作坊原料供应等现象仍然存在[4],这种回收模式存在污染大、效益低等弊端,而塑料产品全过程回收的解决方案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回收行业急需培育主体企业,以实现废塑料规范化、规模化回收,保证回收利用率提升和再生料的持续稳定供应[5],逐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田强环保作为再生塑料国家标准制定者、国家首批绿色再生塑料(GRP)认证企业、2016—2018 年再生塑料行业白皮书发布者以及国家塑料加工中心首批 14 家示范企业之一,致力于构建科学精准的塑料废弃物回收体系,通过再生资源闭路循环模式助力废塑料回收利用。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田强环保旗下业务范围覆盖再生塑料全产业链、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体系建设方案咨询、再生资源云平台、软硬件技术研发等。企业拥有再生资源前端分类回收、中端分拣中转、末端处置再利用完整的全产业链技术和资质,做到再生资源从源头收集到末端处置的闭环,全程环保达标、管理规范。

2.废塑料循环回收体系构建
在“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资源循环利用可有效减少碳排放,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再生资源闭路循环模式重点在于构建“资源 - 垃圾 - 资源”的循环体系,对于具有垃圾和资源双重属性的废塑料,实践再生资源闭路循环理念可以促进其高效回收利用。田强环保通过“两网融合”点站场建设、废塑料回收处理全流程梳理和智能数字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特色废塑料循环回收体系。

2.1 深耕“两网融合”,实现废塑料应收尽收
“两网融合”是指生活垃圾清运环卫保洁网与固废资源再生网两者的协同。近年来,田强环保深耕“两网融合”体系建设,并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整合再生资源行业上下游,利用全产业链运作优势,与末端利用龙头企业联盟,对主要可回收物和低值回收物,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纺织物等形成一站式收运处置的常态化运营模式,确保上海市奉贤区服务区域内废塑料等可回收物应收尽收。
目前,田强环保承担上海市奉贤区“两网融合”的主要任务。在上海市奉贤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统计的 12 个街镇中,田强环保服务 6 个街镇,已成功运营 6 个中转站、286 个回收点。两网融合日回收再生资源约 200 t,占全区可回收物的 70% 以上。田强环保已在奉贤区取得庄行镇(13 333 m2)和金汇镇(26 667 m2)的废塑料资源循环利用土地运营权,2019 年,田强环保两网融合体系内年回收利用再生资源近 26 万 t(其中废塑料 8 万 t),利税接近2000 万元,为当地政府节约固废处置费 30%,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 5 000 余人,年产出再生工业原料价值约 4 亿元。

2.2 打通废塑料回收、分拣到末端处置的全流程
田强环保以分拣大师信息化系统 / 物联网技术为载体,以无接触式和嵌入式分类回收工具为手段,以分拣中心为枢纽,以末端资源化利用为目的,整合产业上下游,吸引社会全主体参与垃圾分类,实现农村、工业园区、社区等场景的全覆盖,打通从源头分类回收、中端分拣清运到末端资源化利用的全流程,形成一套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推广的再生资源闭路循环模式。通过在农村、社区、企业等地设置回收网点,配备自主研发的专业个人数字助手(PDA)设备、配套蓝牙秤设备和自助称重系统,快速获取低值废弃物分类回收信息,并根据源头回收情况给予参与者合理的积分奖励和现金,鼓励源头积极参与。企业运营的奉贤区庄行吕桥分拣中心每月回收膜类废塑料超 1 000 t,并实现低值废塑料回收环节的数据采集、打包中转和末端处理流向追踪管理。田强环保在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建立涵盖再生塑料的回收、分拣、打包、造粒、注塑制品的再生塑料全生命周期、集再生塑料绿色产品(如废弃快递包装袋的绿色再生之旅)宣传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基地占地约 13333 m2,建筑面积约为 6 000m2,项目预计总投资 2200 万元,全部建成投产,年废塑料高值化利用能力将达到 65000 t。

2.3 数字化赋能废塑料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建设
数字化建设是规范提升废塑料闭路循环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田强环保在 2015 年即联合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产学研合作伙伴研发基于再生塑料行业的“互联网 +”平台,经过迭代沉淀、探索应用实践,平台功能现已初具雏形,形成可应用、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再生塑料产业互联网平台,助推上海再生塑料行业的集聚效应、总部经济建设。
目前,企业已建成再生资源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以化解再生塑料行业痛点为目的,以解决合规纳税为主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设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连接再生塑料产业链的全流程,从而提高每个环节的运营效率;通过在线交易、场地资质共享、智慧仓储、物流最优、供应链金融等行业新基建赋能上下游,形成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通过对资金流、货物流、票流等交易监管实现平台统一纳税、行业合规纳税,推动行业税收机制创新,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3.废塑料高值化再生产品探索
通过已建立的废塑料回收体系优势,田强环保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可持续性闭环再生产品。近年来,田强环保与上海华悦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等产业链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共同创造
创新快递袋回收方案。在此项目中,各方合作开发一种使用 30% 源自消费后回收材料(PCR)的快递袋,其产品性能几乎可以与原生料快递袋媲美。这种快递袋的闭路循环设计有助于充分减小塑料快递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田强环保还与博禄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立循环经济方案。该方案将使用后的聚乙烯重型包装袋(HDSS)与博禄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高性能聚乙烯结合,生产全新的再生产品,实现可持续的 HDSS 应用。这一合作成功地创造多款将消费后聚烯烃回收材料融合的闭环解决方案,这些闭环解决方案可以在同一应用场景中多次循环使用,从而显著减少碳足迹。田强环保与国际企业合作生产的所有再生塑料产品均经过国际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核算相关碳足迹,按照相关国际标准对全生命周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从原物料生产运输到产品制造,再到产品废弃处理和回收等,各个环节均符合国际低碳标准。通过与产业链伙伴的紧密合作和闭路循环方案的创新实施,田强环保在废塑料再生产品领域取得显著的成就,为可持续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4.结论
再生资源闭路循环模式作为解决废塑料污染的创新方法,在塑料回收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双碳”目标的日益突出和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通过该模式实现废塑料的高效回收和再生利用,有助于缓解塑料污染问题,减少碳排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对再生资源闭路循环模式的探索,田强环保开发出具有特色的废塑料循环回收体系,通过自建垃圾分类“两网融合”体系,搭建起全国性的废塑料回收网络,借助“两网融合”点、站、场收运体系降低废塑料的回收转运成本,持续大量回收废塑料,并运用先进的塑料改性再生技术和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系统实现废塑料的高值化再生利用,形成全产业链运作的闭路循环模式,为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崔 燕,刘 鹤,罗 岩,等 .“十一五”以来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概况 [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2(12):114-119.
2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 . 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2021—2022)[R]. 北京: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2022.
3 王红秋,付凯妹 . 新形势下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产业现状与思考 [J]. 塑料工业,2022(6):38-42.
4 赵 娟 . 废塑料回收利用的研究进展 [J].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20(4):60-63.
5 方胜杰 . 中国塑料再生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J].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9(4):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