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奥:技术驱动,在产业变革中突围前行
“塑料回收行业面临多方面的市场机遇,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布局等方式把握这些机遇。”殷鸿波表示,在《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的政策引导下,明确设定了2025年塑料回收利用率达30%、2030年提升至50%的目标,直接推动了分选与再生加工等环节的产能扩张。
在他看来,技术创新已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尽管目前化学回收率仍低于5%,但随着酶催化降解、高温裂解等技术的不断成熟,预计到2030年,化学回收占比有望突破15%,并带动再生PET、PP等高值材料在纺织、汽车等领域的渗透率提升至25%以上。”他特别指出,目前国内设备企业对此类技术的投入相对有限,相关技术交流多由国外企业主导,这也意味着本土企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市场规模方面,废塑料资源化每年可为碳排放减少约6000万吨,预计2030年行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2024年中国废塑料物理法回收市场规模已达约3800亿元,未来仍将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汽车、家电等行业对再生塑料的需求呈现刚性增长,为回收行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殷鸿波建议有条件的企业提前布局碳足迹认证,以获取市场溢价。“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认证的条件。”
面对机遇,企业自身应围绕“高效、高值、环保”三大目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持续探索多元化技术路线。同时,通过与社区、商超、电商物流等合作建立回收网点,对接环卫系统,完善前端回收体系,并借助智能化分选与精细化加工提升产品质量,构建“回收-分选-再生-应用”的全链条体系。
产业链整合也至关重要,企业可借鉴格林美、英科再生等企业的垂直整合模式,或与上下游协同合作,形成闭环体系。此外,在“双碳”目标和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的背景下,企业应务实提升环保形象,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殷鸿波坦言,行业面临市场波动、资源分布、人力成本、上下游态势及新材料无序扩张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环保材料在价格上缺乏竞争优势。因此,企业更应主动提升自身竞争力,而非单纯依赖政策调整。
如今,德奥正全力布局无人化与智能化赛道,已有一款产品投入市场,另有两款处于研发和试机阶段,将于条件成熟时正式发布。其中,正在试机的全自动智能监控过滤系统,特别针对行业痛点和产业需求研发,已吸引多家配套及终端企业寻求深入合作。此外,德奥研发的新过滤与输送系统,实现了挤出机后段全程无人值守,采用单机双过滤设计,每小时可节约约100千瓦的用电量,并节省人工与占地面积。更重要的是,该系统缩短了物料回收的受热时间,从而提升了产品品质。
针对降解技术,殷鸿波认为,真正的降解应是完全回归自然,所有成分都能继续参与下一轮无害循环,很显然目前技术还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现有的降解方式实为能源浪费,也就是说2025年,国内可降解塑料市场将有500亿元的可循环能源的浪费。”他建议,可参考国外经验,以纸张等材料作为替代方案。
殷鸿波强调,企业管理者不应过度预测未来,需要的是对抗不确定性的确定性方法。“选择正确的技术路线与先进设备,避免因低价采购导致投产即落后,所以设备供应商的选择尤为关键。此外,企业还需要系统考量原料来源的稳定性、市场需求的可控性以及产业链的完整性。只有以先进技术持续降低生产成本,才能有效抢占市场先机,不断扩大利润空间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王卫星
编 辑
16539182888
ip1689edi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