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原辅材料 » 正文
中美乙烷贸易解禁!卫星化学、万华化学迎重大利好
  浏览次数:13466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4日 16:39:42
[导读] 这场历时月余的贸易风波,再次印证了国际贸易格局中资源管控的复杂性。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这场历时月余的贸易风波,再次印证了国际贸易格局中资源管控的复杂性。

2025年7月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的一纸通知,为持续月余的中美乙烷贸易风波画上句号。这份正式文件宣布撤销对中国乙烷出口的所有许可要求,标志着卫星化学、万华化学等中国乙烷裂解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风险彻底解除。

这场风波的源头要追溯至2025年5月23日。当日,美国BIS突发公告,将向中国出口的乙烷列入《出口管理条例(EAR)》第744.21条款,要求出口商逐票审批。这一决定导致美国能源出口商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EPD)三批共220万桶乙烷被迫搁置,出口船只滞留美湾港口,物流体系一度陷入停滞。

这场看似严厉的出口管制,实则是一场典型的资源博弈。2025年4月,中国对七种中重稀土元素实施出口许可证管制后,美方以乙烷出口限制作为回应。然而,由于乙烷被列入《商业管制清单(CCL)》中敏感度最低的Cat 0类别,这种管制缺乏长期持续的现实基础。

转机出现在6月25日,BIS首次释放放松信号,允许乙烷船只运输至中国但暂不准卸货。最终在7月2日,BIS正式通知EPD和Energy Transfer(ET),撤销了全部乙烷出口许可要求,即刻生效。两家公司随即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Form 8-K公告对此进行了确认。

政策解禁对中国的乙烷裂解企业形成实质性利好。卫星化学与ET合资运营的Orbit平台年出口能力达18万桶/天,其中与卫星化学签署了高达15万桶/天的长期协议。此次限制解除后,卫星化学连云港乙烷裂解装置的原料供应压力完全缓解,重新进入稳定运营状态。

万华化学是一家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公司。-拷贝
万华化学是一家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公司

万华化学同样受益匪浅。虽然其装置可选择丙烷或石脑油裂解路线替代,但乙烷路线始终具备显著成本优势。政策放行后,万华化学重新获取稳定的乙烷供应,C2产业链的生产稳定性与盈利空间显著提升。

市场对此反应积极。此前受政策扰动而短期承压的卫星化学、万华化学股价预计将快速完成情绪修复。随着风险预期被充分计提,企业基本面改善将带动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

这场历时月余的贸易风波,再次印证了国际贸易格局中资源管控的复杂性。对卫星化学、万华化学等头部企业而言,这次事件既是一次压力测试,也为增强供应链韧性提供了宝贵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乙烷出口限制的解除并非孤立事件。随着6月下旬中国稀土出口许可证审批节奏的逐步恢复,美方的政策回调符合中美在资源领域"对等性放松"的一贯贸易博弈逻辑。

展望未来,真正决定企业价值的,仍是产业布局、成本控制、管理效率等基本面因素。此次风波过后,卫星化学与万华化学不仅扫清了供应链风险,更通过这次考验提升了应对突发政策干扰的能力。

随着政策风险消散,市场的注意力正重新回归企业基本面价值的提升。对中国的乙烷裂解产业而言,这场风波的平息意味着发展环境的重归稳定,为行业未来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