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入围门槛为80亿美元,比去年下降近4亿美元,其中,中国有11家、美国有10家、日本有7家、德国有4家、英国3家、韩国有2家。50家销售额总计达 1.014万亿美元,同比2023年下降0.07%。不过2023年同比2022年下降了10.7%,基本可以说明2024年化工行情在底部稳住了。
榜单排序方面,巴斯夫、中石化、陶氏、中石油位列前四位,四大巨头2024年化学品销售额分别约为:706亿美元、581亿美元、430亿美元和428亿美元,相比于2023年变化分别:-5.3%、+1.7%、-3.7%、+6.4%。此外,日本化工巨头全线保持或实现上涨,这些都可以略微窥探出当下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化工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中国上榜企业,除两桶油之外,还有台塑(第11,303亿美元)、先正达(第13,269亿美元)、荣盛石化(第14,264亿美元)、万华化学(第15,253亿美元)、恒力石化(第18,213亿美元)、东方盛虹(第23,153亿美元)、桐昆控股(第8,上升8位,137亿美元)、恒逸石化(第35,118亿美元)、新凤鸣集团(第44,上升4位,93亿美元)。
其中,销售额增长最快的是桐昆控股,达到23.3%。
公司现有1000万吨原油加工权益量、1020万吨PTA、1300万吨聚合、1350万吨涤纶长丝年生产加工能力,化纤产能和产量居全球之首。公司秉承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战略,推动油头、气头、PTA 上游、聚纺中游、加弹、印染、织造下游全链条协同,并与禾素、中科国生等开发生物基抗菌纤维和生物基PEF聚酯纤维等前沿产品。
相对桐昆在纤维领域的专一,东方盛虹动作就非常多了,积极布局各类新材料。
比如今年7月,盛虹旗下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800吨/年多环烯烃开发技术中试项目备案获批,产品降冰片烯主要用于生成热门的高端化学品COC/COP。今年5月,江苏盛邦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对位芳纶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今年3月,江苏虹景新材料有限公司10万吨/年高端聚烯烃单体装置及配套设施项目(二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批情况的公示,以配套公司10万吨POE。此外,公司还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PETG共聚酯、CHDM聚酯、丙烯腈及衍生物、再生聚酯纤维、磷酸铁锂......等。
比起东方盛虹的产品多点开花,荣盛石化必须用产业链一条一条的布局来形容,动辄几百亿投资,有沙特阿美的支持,气质就是不一样。
比如荣盛新材料(台州)投资1480亿元建设年产1000万吨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覆盖尼龙66、可降解塑料(PBAT/PBS)、特种聚酯等八大产业链。再比如舟山金塘新材料园区总投资760亿元,覆盖EVA、POE、PTT、PBS、聚醚多元醇装置、ABS、聚碳酸酯、PCTG、UHMWPE、PP、聚氨酯弹性体.....
对比荣盛石化的财大气粗,万华化学就更擅长专精特新式小步快跑布局。
一不小心就有了多个王牌产品,比如MDI、TDI、尼龙12、PSU/PPSU、特种异氰酸酯(HDI/IPDI)、PC、生物基TPU、环烯烃聚合物、柠檬醛及衍生物、特种酯(HEMA/HPMA)、POE......最近公司因为TDI,上了热搜。
此外,公司还在全球招募人才布局包装材料、PVC、ePTFE膜材料、生物制造膜产品、高端光学膜、聚烯烃薄膜、合成生物学、电解槽及电极、正负极产品、电池材料等十大新材料赛道。
相对于上述企业喜欢追逐市场热点,中石化则明显更专注填补空白,需要什么干什么,比如镇海炼化的塑料中的黄金聚丁烯-1、超高熔指抗冲PP、电池隔膜专用料、茂金属聚烯烃、SSBR、生物航煤........

图片来源:雅式橡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