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65610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 09:06:11

积康的又一场硬核突围

  当全球制造业进入“精密竞技”时间,中国企业如何突破技术壁垒、实现进口替代?积康的答案很“钢”——“打铁,就要自身硬”。

“过去,美国戴维斯-标准(Davis-Standard)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如今,在生物质PLA挤出和注塑技术领域我们已经取得了突破,积康已成为国内唯一掌握该核心技术的企业,成功实现了从材料处理到精密成型的全链条自主可控。”积康CEO肖加云表示。

  这家带着技术偏执的企业,藏着让行业心跳加速的硬核突破:从脑机接口0.1毫米导线,到PLA生物支架螺杆系统,再到半导体氟塑料设备的国产化……积康正用一套创新组合拳,把一根根螺杆磨成进口替代“金刚钻”。

  积康的生存法则,正是中国制造向价值链顶端“螺旋式上升”的微观样本。当行业还在讨论“卡脖子”,积康已经用细分市场的“毫米级突破”,给出了“专精特新”的生动注脚。

  从技术追赶到标准引领,积康的实践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微信图片_20231218145012
 
 《塑胶工业》:怎么看当前的市场行情?  
  肖加云自2025年6月以来,整体工业行情呈现下滑趋势,市场景气度有所回落,尤其是传统行业如家电、IT、3C以及传统汽车等领域均受到较大影响。然而,我们的业务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
  经过多年技术攻关,积康成功研发出PFA金属离子含量达到PPT级别的精密螺杆产品,其性能指标已完全对标美日顶尖产品。在半导体制造这一关键领域,我们的产品不仅实现了完全的进口替代,更凭借卓越品质成为行业首选品牌。
  然而,这个细分市场也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一方面,高端螺杆产品使用寿命极长,市场需求相对有限;另一方面,产品应用技术门槛高,订单规模难以支撑巨额的研发投入。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坚守在这个领域,因为我们深知,能为国家解决半导体领域“卡脖子”难题贡献一份力量,正是中国制造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这份坚持,或许就是我们对产业报国理念最朴实的践行。

 《塑胶工业》:对今年的产值增长有何预期?
  肖加云基于我们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材料及高端医疗设备等领域的持续突破,公司今年整体产值预计仍将保持稳健增长,预计增长20%左右。

 《塑胶工业》:医疗市场的行情如何分析?
  肖加云医疗行业是一个相对成熟的领域,涵盖了民用和工业应用,整体发展较为稳定。
从创新角度来看,高端生物医药和精密检测仪器等领域每年都有技术迭代,但传统医疗耗材(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设备、口罩等)的更新速度较慢,可能十年甚至二十年都难有颠覆性变革。这些产品的市场增长更多依赖于品质优化和存量市场的精细化运营,而非爆发式增量。  
  此外,受人口增长放缓的影响,医疗行业的整体需求增速趋于平缓。不过,随着老龄化加剧,医疗服务的需求会稳步增加,但与之相关的塑料耗材等产品的需求增长并不会呈现“裂变式”扩张,而是呈现稳定但缓慢的上升趋势。

摄图网_600741656_正在充电的新能源汽车(非企业商用)
摄图网_602700856_CT扫描人体成像显示图(非企业商用)
摄图网_603076236_电路板上的金色芯片和电子元件(非企业商用)
 
 《塑胶工业》:您认为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疗会成为未来的增长点吗?还有哪些机会?
  肖加云:我个人认为这两个板块的机会很大,一是人民健康需求有驱动,二是政策有驱动,三是创新有驱动。
   过去,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和高值耗材严重依赖进口,价格高昂,导致很多先进医疗技术难以普惠大众。近年来,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优化和国产替代战略的推进,医疗成本逐步降低,越来越多的疑难病症得到 更有效的治疗,国民健康水平也随之提升。
  在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医疗需求持续增长,而国产化替代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例如,某些关键医疗材料原本依赖进口,价格可能高达数万元,而国产化后成本大幅下降至千元级别,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负担,从而带动市场增量。
  未来,国内医疗行业的发展重点在于:  
  加速进口替代  在高端医疗器械、特种医疗耗材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垄断;  
  提升产品品质  对标欧美日标准,甚至实现超越,确保国产医疗产品的可靠性和竞争力;  
  优化成本结构  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广泛人群。  
  总体来看,医疗行业虽然整体增速平稳,但在高端医疗、国产替代和老龄化需求驱动下,部分细分领域仍将迎来可观增长。

微信图片_20231218145014
 微信图片_20231218144923
微信图片_20231218145001
微信图片_20231218145004

 
 《塑胶工业》:在医疗领域的进口替代进程中,积康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  
  肖加云医疗行业对材料和生产工艺的要求极为严苛,尤其在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疗领域,技术壁垒高、认证周期长。积康作为深耕塑胶行业的企业,在医疗螺杆及配套设备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但要实现更 广泛的进口替代,仍需在多个维度持续投入。
  首先,技术研发必须保持前瞻性。以脑机接口为例,积康螺杆开发的超细导线包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款直径仅0.1毫米的导线,内层为0.05毫米的超耐腐蚀金属丝,外层包覆0.025毫米的氟塑料,既要保证信号传输的精确性,又要满足人体生物相容性的要求,不出现排斥反应。目前该产品已供应美国科研机构,为加速临床应用进程,我们正着力突破成本瓶颈,通过优化材料配方、改进生产工艺及扩大产能规模,让这项突破性技术能够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其次,生物可吸收材料加工技术是另一攻坚重点。以心脏血管支架为例,积康研发的PLA生物支架螺杆系统,成功解决了无重金属、无杂质、无积碳等核心问题,打破了美国Davis-Standard的长期垄断。这类产品对生产环境、材料纯度和工艺稳定性的要求近乎苛刻,任何微小缺陷都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因此,未来需持续提升精密制造能力,建立更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更好的拓展全球市场。  




 
《塑胶工业》:您认为当前行业低迷的状态会持续多久?对明年及未来的经济形势有何判断?
  肖加云:从宏观经济和国际形势来看,我认为当前的经济状态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国内经济目前可以说已经处于一个相对低谷的阶段,进一步恶化的空间有限,但复苏的力度和周期可能会非常漫长。影响经济复苏的因素错综复杂,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
  首先,外部环境短期内难以缓解。我们要做好持续进行贸易摩擦的准备,这对中国的出口和科技产业会持续形成压力。其次,地缘政治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能有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会带动基建、农业和交通等领域的需求,但对传统制造业如家电、3C等消费品的提振可能不会立竿见影。
  再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走势:欧洲经济疲软,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俄罗斯即便停战也难以在短期内完全解除制裁。换句话说,无论是欧洲、中东还是俄罗斯,都难以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因此,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必须更多依赖内需和企业的自身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不能再依赖低端制造和价格内卷,而是要真正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围绕市场需求和客户痛点进行创新。只有提高效率、优化供应链、加强研发,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经济复苏不会一蹴而就,但国内企业如果能苦练内功,聚焦高附加值领域,仍然可以在逆势中找到增长机会。未来的竞争,不是靠等待外部环境好转,而是靠自身能力的真正提升。

阅读量:65610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