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注塑 » 正文
二板式注塑机锁模状态下动模板应力与疲劳分析
  浏览次数:15051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9日 17:02:42
[导读] 动模板是二板式注塑机合模机构注塑过程中的核心运动部件,动模板在锁模力作用下的应力与应变状态直接决定了注塑成型精度,其疲劳可靠性是注塑机整机设计和工作状态评估的核心指标。
 王佳赟1  李国平1  柳 丽1
 陈星欣2  林仁友2  娄军强1
1. 宁波大学 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浙江宁波 315211
2. 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801

摘 要: 动模板是二板式注塑机合模机构注塑过程中的核心运动部件,动模板在锁模力作用下的应力与应变状态直接决定了注塑成型精度,其疲劳可靠性是注塑机整机设计和工作状态评估的核心指标。在二板式注塑机锁模状态下,对动模板进行应力分析,确认动模板中心及拉杆接触处存在显著应力集中现象,最大变形位于中心孔附近。在应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动模板的高周疲劳寿命和可靠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动模板的高周疲劳寿命超过了自身的工作寿命。绘制动模板疲劳敏感性曲线,确认安全因数最小处和应力最大处一致。所做分析为动模板的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 注塑机 动模板 应力 疲劳 分析

1 分析背景
随着塑料行业的兴起,市场对于塑料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塑料产品质量和多样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注塑设备升级更新越来越快,节能、精密、高效是加工制造业的必要准则,也是注塑机更新换代的必然要求。随着液压、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二板式注塑机应运而生。相较于传统三板式注塑机,二板式注塑机具有较多优点[1]。二板式注塑机舍弃了第三模板,采用动模板与定模板相结合的方式,将锁模力直接作用在固定模具的两块模板上,节约了大量空间和成本,减轻了锁模系统的质量,减小了开模时的冲击,并且在合模力调整方面也更加快捷方便[2 - 3]。

二板式注塑机主要由注塑系统、合模系统、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合模装置是注塑机的重要部件之一,是实现启闭运动并产生锁模力的部件,将模具锁紧,以保证注塑成型[4]。长期以来,众多设计者都在对注塑机的各个部分进行设计优化,在确保注塑机性能的同时,使注塑机更加高效地工作。高世权等[5]分析了二板式注塑机合模系统中各部件的刚性,为合模机构的设计提供了方向。王建等[6]对二板式注塑机活塞杆等关键组件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活塞杆的结构和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姜杰凤等[7]对二板式注塑机的锁模机构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模板的应力分布和拉杆的变形数据。李鹏等[8]对注塑机动模板在工作状态下的振动特性进行了测试。张小红[9]对动模板本体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李明辉等[10]采用优化算法,对动模板的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黄汉东[11]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动模板进行了拓扑优化,减轻了模板的质量,使模板的设计更加合理。笔者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二板式注塑机动模板进行仿真模拟,得到动模板在实际工况载荷作用下的内部情况,了解动模板的疲劳状态和疲劳寿命,可以为动模板的优化设计和质量评估提供参考。

2 合模机构结构
二板式注塑机的合模机构主要由定模板、动模板、锁模油缸、液压开合模机构、拉杆、抱闸机构等部件组成,与传统三板式注塑机的合模机构相比,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加工制造方便、工作性能稳定可靠等特点。

二板式注塑机合模机构结构如图1所示。合模机构在工作时,动模板由移模油缸和液压开合模机构同时驱动,沿拉杆方向向模具移动,并固定。随后,锁模油缸作用,提供锁模力,使动模板、模具与定模板实现锁模,完成整个合模动作[12]。二板式注塑机合模机构的运动和动力特性较为合理,应用各种传感器、微控制技术,同时应用液压系统,使合模机构在精度方面更加准确。

3 动模板应力、变形分析
以浙江某注塑机企业160 kN合模力二板式注塑机为研究对象,应用ANSYS Workbench 有限元软件的静力学组件对合模机构中的动模板进行分析。在实际工况下,合模机构中的其它组件对动模板应力的影响较大。为了克服这一缺点,采用装配体整体仿真,引入简化的拉杆和抱闸机构,在SolidWorks建模软件中对动模板进行装配,并简化螺孔、小凹槽、圆角等特征。动模板装配体模型如图2所示。

将二板式注塑机动模板及其装配体组件的材料属性导入ANSYS有限元软件材料库,具体见表1。

对动模板装配体组件进行网格划分,对拉杆、抱闸机构处的网格简单划分,并细化动模板本体网格,得到单元总数为415668,节点总数为880600。二板式注塑机动模板装配体网格划分如图3所示。

在动模板装配体各组件添加接触过程中,拉杆对动模板有导向作用,可以产生相对滑动。根据实际工况,在锁模时动模板相对于底部固定。为拉杆两端添加固定约束,动模板中心截面受到垂直模板面的锁模力作用。

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仿真计算,得到动模板变形云图和应力云图,分别如图4、图5所示。由图4、图5可以看出,动模板中心孔附近的变形较大,应力较为集中,最大变形为0. 4 mm。应力最大处位于拉杆孔周围靠近中心孔的一侧,拉杆孔周围最大应力为84. 3 MPa,中心孔周围应力约为60 MPa。通过对比确认,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实际工况相近,可以反映动模板真实的受力情况。

4 动模板疲劳分析
动模板在工作时进行往复运动,在锁模时承受较大的锁模力,应力和变形较大。对动模板进行疲劳分析有助于估算动模板的寿命,对生产安全和设计优化都有较大帮助。选用疲劳分析工具,在静力学基础上对动模板进行疲劳分析。

结构失效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疲劳,重复加载会造成疲劳破坏。疲劳一般分为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高周疲劳由高次数的载荷加载产生,高周疲劳应力通常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应力疲劳属于高周疲劳。低周疲劳是在循环次数较低时发生的疲劳,常常伴随塑性变形,应变疲劳属于低周疲劳[13]。由仿真结果可知,动模板的最大应力为 84. 3 MPa,动模板在加载时的应力远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在重复工作时,动模板仅受到一个单向加载,应力循环次数较大,因此,动模板的疲劳为高周疲劳。建立二板式注塑机动模板疲劳模型分析流程,如图 6所示。

在ANSYS有限元软件的材料库中添加动模板材料QT500-7球墨铸铁的应力寿命曲线,应力寿命曲线是材料所受交变应力和断裂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应力寿命曲线表示材料的抗疲劳能力,寿命趋近于无穷大时,对于应力范围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由应力寿命曲线确定的对应寿命的应力范围,称为寿命的N次循环疲劳强度[14]。动模板材料QT500-7球墨铸铁的应力寿命曲线经验方程为:
S8.25N = 7. 48 × 1024 ( 1)                                                          
式中: S为应力; N为寿命。

在ANSYS有限元软件材料库中应用采点法对式 ( 1) 进行拟合,分别取循环次数1、10、1000、……、108。 采点拟合后材料QT500-7球墨铸铁的应力寿命曲线如图7所示,为便于观察,将纵横坐标取为对数。

在ANSYS有限元软件中输入受载情况,动模板在工作时进行往复运动,仅受到单向锁模力加载,得到单向加载的循环载荷,如图8所示。材料的平均应力会影响应力寿命曲线疲劳仿真的结果,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疲劳组件中的古德曼法对动模板平均应力进行修正。

计算得到二板式注塑机动模板疲劳寿命云图、疲劳安全因数云图、疲劳敏感度曲线,依次如图9、图10、 图11所示。

注塑机生产工作依赖于模板开合,持续生产工作量大,估算注塑机完整工作一个周期所需要的时间为30 ~ 60 s。预估1 d工作12 h,累计工作20 a,估算工作寿命超过107次。由图9可知,在额定加载下,动模板所有位置最大寿命均为108次。由此可见,在加载情况下,动模板工作寿命小于最大寿命,不容易发生疲劳破坏。

疲劳安全因数表示在给定设计寿命下的失效因数,为失效应力和设计应力的比值。由图10 可知,拉杆孔周围远离中心孔一侧动模板疲劳安全因数最小,约为2.2 。中心孔位置疲劳安全因数约为3。当疲劳安全因数大于1时,表示材料在设计寿命下不会失效。拉杆孔周围疲劳安全因数相对偏小,在过载情况下,受到应力较大,有疲劳破坏的可能。其它位置安全因数均大于5,不会发生疲劳破坏。

疲劳敏感度曲线表明部件的寿命、损伤、疲劳安全因数在临界区域随载荷的变化而变化。动模板工作循环次数设计为108次,加载至工作额定载荷约125%时,动模板的寿命小于108 次。之后随着载荷增大,动模板的寿命大幅缩短,直至最小寿命为62788次循环,对应250% 额定载荷。

5 结束语
笔者应用有限元法,得到了二板式注塑机动模板在锁模力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并使用疲劳分析工具,对同等载荷作用下动模板的高周疲劳寿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力集中位置为动模板加载处中心位置,以及拉杆接触处远离动模板中心孔一侧。模板中心孔变形较大,结果和实际工况相近。动模板在额定加载和设计寿命下,不容易发生疲劳破坏,但动模板和拉杆接触处疲劳安全因数相对较小,有安全隐患。根据相关结果在后续设计或优化中,需要充分考虑动模板应力较大和疲劳安全因数较小的位置,并注意防止超载工作。笔者的分析结果为动模板后续的设计和评估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FROEHLICH  C, KEMMETMULLER W,KUGI  A. Model-Predictive Control of Servo-Pump Driv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2020,28( 5) : 1665-1680.
[2]KE K C,HUANG M S. Quality Prediction for Injection Molding by Using a Multilayer Perceptron Neural Network[J/OL].Polymers,2020,12 ( 8 ) ,https: / /doi.org /10.3390 /polym1208 /812.
[3]焦志伟,安瑛,谢鹏程,等.新型注塑机合模机构内循环节能机理[J].机械工程学报,2012,48( 10) : 153-159.
[4]张红娟,权龙,李斌.注塑机电液控制系统能量效率对比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2,48( 8) : 180-187.
[5]高世权,吴俊,陈星欣,等.二板式注塑机合模结构系统刚性分析[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7,43( 24) : 52-57. 
[6]王建,肖翠翠,杨璐,等.活塞杆结构对二板式注塑机合模系统形变和应力影响的数值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15,10( 10) : 1193-1196.
[7]姜杰凤,周宏伟,林武.大型二板注塑机合模机构锁模有限元模拟与分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 5) : 21-23. 
[8]李鹏,张月月,黄迪山,等.二板式注塑机合模机构的振动测试[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7,44( 4) : 113-115.
[9]张小红.基于ANSYS的T680型注塑机模壁的有限元分析研究[J].电子测试,2017( 22) : 31-33. 
[10]李明辉,张鑫,申晔龙.基于Ansys的注塑机动模板的优化设计[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 12) : 58-60.
[11]黄汉东.注塑机动模板拓扑优化[J].软件,2014,35( 7) :159-162.
[12]廖小平.注塑机合模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J].机械制造,1998,36( 11) : 28-30. 
[13] 张逊,姜年朝,周光明. 一种基于S-N曲线的结构高周疲劳寿命估算方法[J]. 机械制造,2013,51( 12) : 4-6. 
[14]廖吉华,杨军,黄伟,等.基于计算机辅助工程的装载机液压油缸活塞杆疲劳寿命预测[J].机械制造,2017,55( 6) : 55-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