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市场行情 » 正文
二季度财报来了!巴斯夫、陶氏、杜邦、LG化学…哪些产品在赚钱?
  浏览次数:21438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5日 15:32:23
[导读] 近日,化工巨头们 相继发布了2022年二季度的财报。业绩如何?哪些产品在赚钱?快来瞧瞧

    又到了亮出“成绩单”的时候!最新财报显示,全球五大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道达尔和英国石油公司今年二季度的利润总和达到约5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00亿元),创下历史纪录。

近日,化工巨头们相继发布了2022年二季度的财报业绩如何?哪些产品在赚钱?快来瞧瞧!

巴斯夫:销售额增长16.3%,达230亿欧元

微信图片_20220805154811

    巴斯夫集团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32亿欧元,达230亿欧元,达成了16.3%的增幅,主要由于巴斯夫能够在几乎所有业务领域大幅提高价格。

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收益为23亿欧元,达到了去年同期的强劲水平。

息税前收益增长3,400万欧元,达24亿欧元。

各业务领域表现↓

化学品业务领域:与2021年二季度相比,化学品业务领域销售额大幅提升27.2%,达43亿欧元。

材料业务领域:材料业务领域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29.9%,达49亿欧元。这主要得益于单体业务部销售额的强劲增长。

工业解决方案业务领域:2022年二季度,工业解决方案业务领域销售额为26亿欧元,同比显著增长12.1%,这主要得益于特性化学品业务部销售额的强劲增长,而分散体和树脂业务部的销售额亦略有增加。

巴斯夫集团还进行了2022年展望:

    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5%

    工业生产增长:+3.0%

    化学品生产增长:+2.5%

巴斯夫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发展将逐步放缓,欧洲更是首当其冲。这一预测的前提是假设中国没有出现新的封控措施和严格限制,以及天然气短缺没有导致欧洲出现停产。


    陶氏:净销售额为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

陶氏公司于7月21日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摘要如下:

净销售额为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所有运营板块及区域均实现增长。亚太区以外所有区域均实现净销售额环比增长3%,亚太区主要受中国新冠疫情影响。

销量与去年同期持平,包装与特种塑料运营板块的销量上升很大程度上被工业中间体与基础设施运营板块的下滑所抵消。销量环比下降2%,主要影响因素为欧洲和中国销量下滑。

GAAP净收入为17亿美元。经营性息税前利润(EBIT)为24亿美元,同比下降4.53亿美元。功能材料与涂料运营板块的增长不敌整个公司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上升以及股权收益下降。


    杜邦:净销售额为33亿美元,增长7%

2022年第二季度净销售额为33亿美元,增长7%;有机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9%。

基于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持续经营收入为3.65亿美元;经营性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8.2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EBITDA利润率同比与环比持平。

各业务板块业绩亮点

微信图片_20220805155305
 

    科思创:销售额同比增长18.9%至47亿欧元

微信图片_20220805160257

    集团销售额攀升至47亿欧元(+18.9%);

EBITDA达到5.47亿欧元(-33.0%),高于先前指引;

净利润达到1.99亿欧元(-55.7%);

自由经营现金流(FOCF)降至负4.62亿欧元。

微信图片_20220805160302

在销售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功能材料业务板块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5.8%至25亿欧元。

解决方案和特殊化学品业务板块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1.0%至22亿欧元。

微信图片_20220805160313

索尔维:净销售额34.77亿欧元 32.6%内生式增长

2022年第二季度净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内生式增长+32.6%。增长由横跨所有关键市场的强劲需求拉动,包括汽车、航空航天、消费品和电子工业。

与2021年第二季度相比,各业务板块销售均有明显增长:材料+38%,化学品+27%,解决方案+33%。

2022年第二季度基本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8.64亿欧元,刷新记录,与去年同期相比内生式增长+35%,反映销量增长和定价提升。

各业务板块的内生式EBITDA增长为:解决方案+58%,材料+45%,化学品+18%。

微信图片_20220805160519

    瓦克化学:销售额21.7亿欧元,同比增长45%

瓦克集团2022年第二季度实现销售额21.7亿欧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产品组合效应良好,销售量上升,以及美元较上年同期走高带来的汇率变化等因素对销售额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瓦克4个业务部门均为销售额增长做出贡献。其中

多晶硅业务的增长尤其显著,产品价格提高使该业务部门销售额较上年同期提升68%。

瓦克有机硅与瓦克聚合物两大化学业务部门,销售额亦分别增长逾40%,例如用于胶粘剂与工业涂料的产品,需求量增幅尤其显著。

生物技术产品及精细化学品业务的发展也非常稳健,销售额增长16%。

价格提高,产品结构效应良好,令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升至6.258亿欧元,同比几近翻番。

瓦克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贺达(Christian Hartel)表示:“为加速增长,我们正在加大对产能扩建以及新产品与新应用开发的投资力度。过去数月来,我们在上述领域启动了一系列项目,其中包括:

挪威霍拉生产基地正在筹备扩大金属硅产能;

印度帕纳加尔(Panagarh)的新生产基地不久前落成投产,可满足市场对硅橡胶的需求增长;

博格豪森生产基地的有机硅产能也在扩建之中;

在美国,我们启用了一个地区创新中心,将针对高科技应用开发生物技术及有机硅特种产品;

在慕尼黑,一个专注于生物技术业务的研究中心现已动工。”


    LG化学:销售额12.239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7%

销售额:12.2399万亿韩元

营业利润:8785亿韩元

与上一季度相比,销售额增长5.6%,营业利润减少14.3%。

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额增长7%,营业利润减少59%。

各业务板块表现如何?

石油化学

销售额:5.9876万亿韩元;营业利润:5132亿韩元。

第二季度仍凭借光伏薄膜用POE及纸尿裤SAP等差异化优质产品组合,实现了稳定的收益性。

尖端材料

销售额:2.0184万亿韩元;营业利润:3354亿韩元。

由于电池材料出货量扩大及原材料价格上涨,销售价格持续攀升,第二季度实现了季度最高销售额。随着高镍正极材料、OLED材料、半导体材料等高收益性产品出货量的增加及良好的汇率环境等影响,盈利能力也得到了改善。
 
LG新能源

销售额:5.0706万亿韩元;营业利润:1956亿韩元。

随着电动汽车圆柱型电池销量的增加,以及为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而扩大的金属联动协议,与上一季度相比销售额有所增加。但受疫情防控及全球物流危机等影响,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塞拉尼斯:净销售额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

公司在第二季度实现净销售额25亿美元,环比下降2%,比去年同期增长13%。价格继续增长2%;合并营业利润4.83亿美元和调整后息税前利润6.46亿美元。

2022年第二季度各业务部概览

工程材料↓

净销售额创历史新高,为9.48亿美元,分别得益于价格环比增长6%和销量环比增长1%,并抵消了3%的汇率不利影响。

该业务通过成功的业务机会管理模式、电动汽车应用增长以及重组KEPCO为生产型合资企业所带来的初步贡献,抵消了全球汽车制造量下降的影响,实现了销量的连续增长。

乙酰基产品链↓

净销售额为15亿美元,环比下降5%,因为销量下降3%以及2%的汇率不利影响。

销量环比下跌,主要是因为德克萨斯州明湖工厂的两家最大的外部原材料供应商出现供给中断,从而导致产能下降。供应中断已经得到解决,明湖工厂的乙酰基产品链目前已经全速开工。

醋酸纤维素↓

净销售额为1.19亿美元,销量环比下降6%,价格稳定。

公司启动对醋酸纤维素业务的战略性改革,将乙酰基产品链中的醋酸薄片和纤维素过渡到乙酰基产品链业务中,作为醋酸的下游衍生品。


    伊士曼:销售收入2,784百万美元

微信图片_20220805160831

    2022年第二季度与2021年第二季度各业务的业绩对比


1 特种材料:销售价格上涨13%,抵消了汇率的部分不利影响,推动销售收入增长10%。整个业务的销售价格全面上涨,以特种塑料为首,其次是高级中间膜。

2 添加剂及功能材料:销售价格上涨20%,销量/产品组合上涨11%,抵消了汇率的部分不利影响,推动销售收入增长27%。以护理添加剂和涂料添加剂为首,销售价格上调的原因在于原材料、能源与分销费用上涨。

3 化学中间体:原材料、能源与分销费用的上涨以及持续收紧的市场环境使销售价格上涨19%,推动销售收入增长17%。

4 纤维:原材料、能源与分销费用上涨推动销售价格上涨12%,但销量/产品组合的少许下滑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销售收入增长9%。


科莱恩:强劲的销售增长和盈利性改善

2022年第二季度持续经营业务销售额为13.01亿瑞士法郎,对应以当地货币计增长29%,其中25%为有机增长,以瑞士法郎计增长26%。护理化学品和自然资源业务领域销售增长尤为强劲,超过了催化剂业务领域的扩张程度。

微信图片_20220805161006

总体来说,“增收不增利”是今年上半年部分化工企业遭遇的情况。财报“成绩单”的背后,企业提及的多数原因与物流持续受限、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等有关。除了上调产品价格这一应对举措,个别企业也在寻求积极措施,如持续加码循环经济相关项目的布局,以化解行业周期波动带来的影响。